
当前位置:
首 页 >
订制 > 私人订制—“订制化”的商业未来
私人订制—“订制化”的商业未来
- 发布时间:2015-03-05 作者:spolo 来源:inditramp.com
- 工业革命之前,“订制化”是人们的生活模式,因为凡事都得亲力亲为,可如今的订制化“并非自己动手做”(DIY),而是“创造适合自己的”(CIY)。
把美国YouBar能量棒公司创始人安东尼·弗林称为“商业领域践行‘私人订制’的真正体验者和集大成者”显然并不为过:由他创办的YouBar能量棒公司其实是验证了“创意源自生活”那句老话——早在2006年刚刚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商务专业毕业后的弗林和母亲艾娃·比斯一起担任滑雪教练,以能量棒代替午餐,而市面上普通的能量棒无法满足母子不同的口味和营养需求,弗林在那时便有了生产订制能量棒的念头……其目前已发展成一家年销售额达到7位数的公司。此外,弗林还为那些开启订制食品业务的公司提供咨询和建议。
更难能可贵的是,弗林和他的姐姐——曾任《新闻周刊》驻伦敦专业商业记者的艾米莉·弗林·范凯特合著的《私人订制》主要集中展现了欧美近800知名企业开展了“订制化”的发展史进程,以及“订制化”在未来商业世界中的发展走向。从全书的结构安排和写作诉求看,它更多是写给欧美的企业者和创业者人看的,不过我们换个角度,就两位作者资料搜罗详尽,将概念陈述与案例剖析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而言,似乎也可以当作今日中国企业者、投资者和创业者的一部概览来看,尤其书末还附录了大量有关“全球提供订制化服务公司一览表”。无论是对于从事“私人订制”商业理论研究还是实务工作均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。
弗林和范凯特指出:商场里有无穷无尽的商品,它们固然令人心动,可“与人撞衫”、“千篇一律”往往总是让人尴尬,在个性化的消费时代,这些问题或许都将得到解决了。当然,“订制服务”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在当下之所以能“遍地开花”,还是归功于大量推陈出新的技术变革、网络的普及以及信息的数据化。
众所周知,工业革命之前,“订制化”之所以能成为人们的生活模式是因为凡事都得亲力亲为,例如自己动手做菜、缝制窗帘等。可如今的订制化“并非自己动手做”(Do-It-Yourself,DIY)而是“创造适合自己的”(Creat-It-Yourself,CIY)。在新千年来临之前,CIY只是某些超富裕阶层的专利。只有精英人士才能吹嘘自己穿着伦敦著名“裁缝街”萨维尔街订制的高级服装,享用私人厨师烹饪的美味。但是自从进入21世纪后,工业规模的CIY(学术圈内称之为“大量订制化”,masscustomization)终于成为可能。据两位作者分析,自2000年后,两大关键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一切成为可能:首先,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厂商能够跳过实体零售商,直接与消费者面对面,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此种情况。其次,网上设计工具的出现使得消费者能够亲自动手设计属于自己的产品,比如,从珠宝到名片,无须支付昂贵的专家指导费用。
除上述两点之外,还有第三个正处于发展中的因素。大规模生产之所以能在20世纪占据主导地位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装配生产线的出现,能够大规模生产数百万件同样的产品,却无法用于“订制化”生产。不过在数字信息化时代,装配生产线开始为一种全新的设备所取代:3D打印机。传统的机械设备不擅长生产订制产品,然而,3D 打印机这种创意机器的出现,却颠覆了产业格局。
传统思维普遍认为“个性化订制服务”是一种糟糕和不屑的商业模式,其不仅投入巨大而且收益缓慢,除非是面向专门的小众市场(又称利基市场,niche)的营销者,否则大都难以为继。然而,环顾四周,人们会发现“拒绝千篇一律”的商业订制革命在当下几乎无处不在:耐克的订制球鞋,博柏利的特制战壕式风衣,李维斯的订制牛仔裤,戴尔的订制电脑,美泰玩具公司的订制芭比娃娃,贺曼公司根据客户要求订制的故事书,玛氏特制的M&M巧克力豆,纽约著名设计品牌 Pottery Barn的订制家具——当然了,还有星巴克根据客户口味特调的咖啡饮品……
美国CafePress公司的CEO鲍勃·马里诺曾说:“订制革命其实就相当于‘美国制造业的自我改造’。”